2020-12-30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卷蛾科、小食心虫属的一种昆虫。成虫体长5.2-6.8毫米,体色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密被灰白色鳞片,翅基部黑褐色,前缘有10组白色斜纹,腹部灰褐色。卵为椭圆形,直径0.5毫米左右,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0-13毫米。初孵幼虫体白色,后变成淡红色。头部、前胸背板均为黄褐色。臀足单序缺环,20余根。蛹的体色为黄褐色,长约6-7毫米...
2022-06-01
食心虫对果实危害极其严重,是果农们最讨厌的害虫之一,看到有食心虫恨不得马上就要打死,但是危害果树的食心虫种类繁多,不止一种,其中对果树危害最大的当属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因此防治食心虫我们要对症下药效果才好,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桃小和梨小有什么区别。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梨小食心虫就是危害梨树的,桃小食心虫就是危害桃树的,其实不是,梨小不只是危害梨树,同样桃小也不只是危害桃树。它们都可危害... |
梨小食心虫丨果园里的不速之客!发表时间:2022-03-25 09:52 果园里的不速之客“梨小食心虫”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简称梨小,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是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为害桃、梨、樱桃、苹果、杏等多种果树,在我国南北果产区均有分布,期发生代次多。早期为害作物嫩梢造成折梢,后期钻蛀果实引起落果,对果树生长和产量威胁较大。 不速之客“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在不同的地区繁衍不同的世代,一般1年完成3个完整世代,在有些环境适宜的地区1年能繁衍4-5代。 上一年越冬代的成虫在3月下旬始见,在4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5月初始见第一代幼虫蛀梢为害,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底至6初,6月初始见幼虫危害果实;第2代成虫的高峰期在6月底至7月初,幼虫继续危害树稍,蛀食果实数量增多,第3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初,第4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底,10月中旬基本结束。 不速之客的物理防治及时间 果园里的不速之客“梨小食心虫”为害比较严重,果农想尽办法进行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因为虫子钻到果实里面,农药不可能喷施到果肉里,因此杀不死虫子。 传统的防治办法,农药使用量大,防治效果却不佳,而且长期使用农药负面影响严重,污染环境,也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 采用物理防治办法,让不速之客“梨小食心虫”有效的减少。 1、避免混栽:在新建果园时,尽量不要把苹果、桃、梨等不同种类的果树混栽在一起。 2、冬春防治:早春果树发芽前,刮除老翘皮,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或在8月中旬,越冬幼虫脱果前,在树干上绑草把、麻袋片等诱集梨小食心虫过冬结茧,并集中烧毁。 3、人工防治:在4~6月份,剪除被害而萎蔫的新梢并烧毁。 4、诱杀成虫:可设置糖醋液、性诱剂迷向丝等设备诱杀成虫。 目前果园以生物防控为主,在果树开花前3-4月份将“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悬挂于果树上,每亩悬挂40根,可以有效的提前预防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又称性诱剂迷向散发器)其内含高浓度的性诱剂,其原理是利用散发出来的性信息素干扰梨小雌雄虫间的交配通讯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繁殖数量,起到干扰和诱捕的双重作用,以达到防虫目的,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 果园要坚持绿色防控理念,在优先采用食心虫性迷向、性诱杀等技术的基础上,依据害虫监测情况,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确保果品安全生产、绿色生产。 |